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治疗腹泻的偏方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这些神奇故事背后的腹泻克星。
一、祖传特效偏方治疗腹泻
1. 苓白术丸
【配方】:人参、茯苓、白术、桔梗、山药、甘草、白扁豆、莲子肉、砂仁、薏苡仁。
【功效】: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,一方面人参、白术、扁豆等健脾益气,恢复脾胃功能;另一方面白术、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,减少腹泻次数。中医认为脾虚则易生湿,湿重则泄泻,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。
2. 核桃叶
【做法】:核桃叶一把(250克左右)放盆中,倒入多半盆开水,盖上闷10多分钟。
【用法】:1、等能下手时,用手洗脚和小腿肚子(膝关节下部),洗到能下脚时,把双脚放入盆中,直到水不热为止。2、最好用铝盆放在火上烧热后再洗第二次,每日洗两次,每日换新叶,洗到病好为止。
3. 熟苹果
【做法】:只需要将新鲜的苹果清洗干净,不要削皮,直接放进碗里,再在锅里放入适量的水,将碗也放置在锅里,大火蒸熟,就可以直接吃苹果的果肉。
【功效】:虽然这时候的苹果吃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味,但是对于止泻的效果却非常好。酸甜美味的苹果具有通便的作用,但是对于止泻效果比较好的却是熟苹果。
4. 枣树皮煎水
【做法】:多年生长的枣树皮100-150克,洗净,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,约得200-300毫升汤液,一次服下,当天见效,连服两三次即痊愈。
【功效】:此方对各种拉肚子、粘液便、脓血便都有效,没有什么副作用。
二、食疗偏方治疗腹泻
1. 车前子方
【组成】:车前子18克。
【做法】:车前子放入锅中,文火炒熟,研成细末。
【用法】:每日1剂,分3次服完。以米汤调服。
【功效】:治慢性腹泻。
2. 芡实百合粥
【组成】:芡实、百合各60克,粳米适量。
【做法】:粳米淘洗干净,芡实、百合洗净;三种材料共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水,武火煮沸后,转文火煮至米粒软烂。
【用法】:日常食用。
【功效】:治慢性腹泻。
3. 茶叶黑糖法
【组成】:茶叶、黑糖各50克。
【做法】:取茶叶煎成浓茶汁,加入黑糖,煎至茶汁发黑时即可。
【用法】:每日1剂。
【功效】:抑菌止泻。
4. 芝麻绿豆方
【组成】:芝麻、绿豆各120克。
【做法】:芝麻绿豆共捣碎后,放入杯中,加入白开水,闷泡30分钟。
【用法】:每日3~5次。
【功效】:用于治疗腹泻。
5. 洋葱糖浆法
【组成】:洋葱100克,白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:洋葱捣烂,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,取汁加糖制成洋葱浆。
【用法】:每次10~15毫升,每日3~4次。
【功效】:杀菌止痢。
三、小儿腹泻外治偏方
1. 针刺疗法
方法一:主穴取足三里、中脘。配穴取内庭、气海;发烧加曲池;呕吐加内关、上脘;腹胀加天枢;伤湿加四缝;水样便多加三阴交。实证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。每日针刺1~3次。用于各型腹泻。
方法二:主穴取天枢、足三里。呕吐加内关;腹胀加公孙;发烧加曲池;偏虚寒加灸关元、神阙。用于各型腹泻。
2. 艾灸疗法
方法一:足三里、中脘、神阙、关元,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。每日灸1~2次。用于脾虚型、脾肾阳虚型腹泻。
方法二: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~15分钟,日灸2~3次。用于各型腹泻。
3. 熨敷法
五倍子9克,生姜6克,白胡椒7粒,葱白一段。将生姜捣烂如泥状,余药研成细末,食醋20~25毫升,加热至50~60℃,与上药粉搅拌至糊状,以手试不烫为宜,脐部先以凡士林油涂擦一遍,趁热敷肚脐部约6厘米×6厘米宽、厚约0.3厘米范围,外盖沙布绷带包扎,每日换药1次。
4. 脐敷法
吴茱萸30克、丁香2克、胡椒30粒。研成细末,每次用末1.5克,调成醋或植物油成糊状,敷于脐部,外用纱布固定。每日换药一次,用于伤食、风寒、脾虚型腹泻。
5. 推拿法
风寒腹泻可推三关、揉外劳、补大肠、揉脐、推上七节骨,揉龟尾、揉合谷、按揉足三里。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,拿肚角;体质差的加捏脊;惊惕不安的加清肝经。湿热腹泻、伤食腹泻可清脾胃,清大肠,清小肠。
四、结语
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揭秘的神奇故事里的腹泻克星。虽然这些偏方在民间流传已久,但仍需提醒大家,在治疗腹泻时,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注意饮食卫生,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