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中医药学一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许多神奇的偏方和民间故事,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这些偏方,有的源自古代医学家的著作,有的则是民间经验的积累。以下,我们就来揭秘一些千古流传的神奇偏方及其背后的故事。
一、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
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,被誉为“药王”。他的著作《千金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是集唐代以前中医药学大成之百科全书。其中,有一个著名的祛湿秘方——“千金引”。
千金引配方:
- 桑叶
- 白扁豆(炒)
- 赤小豆
- 薏苡仁
- 白茯苓
- 甘草
- 陈皮
- 玉竹
- 山药
- 芡实
- 玉米须
- 百合
配方解析:
千金引配方中的桑叶、赤小豆、茯苓、薏苡仁、炒白扁豆、百合等都有祛湿健脾的功效,能祛掉脾脏最怕的湿邪,同时也有不错的减肥效果。陈皮、山药、甘草、芡实、玉竹、玉米须等温性食物,能补肾固精,养脾止泻,止带祛湿。此12种食材一起,既祛湿又补脾。
二、华佗的神奇医术
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,与董奉、张仲景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他医术全面,尤其擅长外科,精于手术。以下是华佗行医中的一个神奇故事:
故事:
三国时,魏国有一个郡守得了重病,肚胀如鼓,腹痛如绞,请了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。郡守的儿子是个孝子,亲自去请华佗医治。华佗为郡守诊治后,退出来对他儿子说:“你父亲的病和普通的病不一样,有淤血在他的腹中,要想治好他的病,必须先让他极度愤怒,然后把淤血吐出来才能够根治,否则的话短则一月,长不过三个月,必定没命。”
郡守的儿子立即恳求华佗抢救自己的父亲。华佗说:“你能把你父亲平日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?我写信斥责他。”郡守的儿子说:“如果能够治好父亲的病,有什么不能说的呢?”于是,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的贪赃枉法的事全说了出来。华佗一一记了下来。
华佗写了一封信给郡守的儿子,让他给郡守看,然后自己就走了。郡守看信后,大怒,派捕快捉拿华佗,没捉到。郡守盛怒之下,吐出了一升多黑血,他的病就好了。他的儿子这才把华佗的话告诉郡守。郡守恍然大悟,于是散尽家财,为官也变得清廉了。
三、民间偏方的故事
除了古代医学家的著作和著名医家的故事,民间也流传着许多神奇的偏方。以下是一些例子:
1. 蜂房止牙痛
在民间,有用蜂房止牙痛的方法。如果是虫蛀导致的牙痛,可以使用蜂房煎汤,用汤含在嘴中漱口,稍等即可止痛;若是风热引起的牙痛,则可以将蜂房烧成灰,用酒拌匀,含在嘴中漱口,也有止痛之效。
2. 石榴皮止泻下
在民间,有用石榴皮止腹痛腹泻的说法。像一些久泻成痢、久痢不愈的情况,有些地方就会使用石榴皮在锅内小火焙干,研磨成细粉,然后用米汤油冲服,有很好的止泻止痢效果。如果有新鲜的石榴皮,将其捣碎成泥糊状,外敷于肚脐处,一般3次左右即可起到止泻的作用。
3. 皂角刺解疮疡肿毒
皂角刺在民间是很常见的,但是却鲜有人知皂角刺有何用处。在民间,一些古井旁边常会有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皂角树,当人们皮肤出现一些无名的疮痈、疔毒、红痛肿块等,就会摘些皂角刺煮茶喝,有很好的消肿止痛、排脓疗疮的效果。
4. 鸡内金缓解小儿疳积
小儿照顾不好很容易出现食积疳积之症,而在民间人们常会使用鸡内金来缓解此证。鸡内金就是民间常说的“鸡屎皮”,人们在杀鸡子的时间常常会将其单独取出来,洗净晾干备用。当家中有小孩子出现食积不消化的时间,就会将这些鸡内金炒黄,研成粉末让小孩子吃,食积之症也会不久痊愈。
5. 车前草利尿排结石
车前草在民间是野外非常常见的一种野生花草,具有利尿、清热、明目、解毒等功效。在民间,常用车前草煎水服,以利尿排结石。
四、结语
这些千古流传的神奇偏方和民间故事,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。然而,在使用这些偏方时,还需谨慎,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