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暑,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之一,尤其在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下,中暑的风险更高。自古以来,我国民间就有许多治疗中暑的偏方,这些偏方经过长时间的验证,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。以下是一些流传于民间,被老祖宗留下来的中暑奇效秘方。
1. 西瓜盅清暑祛热
方剂组成:西瓜1个,鸡肉、火腿、莲子、龙眼、胡桃、松子、杏仁各适量。
制作方法:将鸡肉和火腿切成丁,西瓜上端切下(小为盖,大块为盅),挖去瓜瓤。将上述用料一并填入瓜内,盖上盖,隔水蒸熟即成。
功效:清暑祛热,消烦止渴,利小便。
故事来源:据《老年报》介绍,此方疗效很好。此方见于《御香缥缈录》,是慈禧很欣赏的食品。加入鸡肉、火腿、莲子等都是为了滋益补养。
2. 绿豆肘清热解暑
方剂组成:猪肘(去骨)1000克,绿豆500克,葱、姜、盐、白矾各少许。
制作方法:猪肘子刮洗干净,加水放锅内,下绿豆和少量的白矾,用微火煮至用筷子一扎肘子即透时取出晾凉。将煮透的猪肘子皮朝下放在大碗内,上面放葱、姜和盐,再倒入原汤(不要绿豆),用旺火上锅蒸烂,取出再晾凉。将连汤的肘子放进冰箱或冰上,待凝结成冻时取出切片,摆在盘内即可食。
功效:清热、生津。适用于口渴心烦者及酷暑时食用。
故事来源:据《老年报》介绍,此方清热解暑,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口渴心烦等症状。
3. 清暑益气丸
组成:西洋参、西瓜翠衣、麦冬、五味子等。
功效:祛暑利湿,补气生津。用于中暑受热,气津两伤,症见头晕身热,四肢倦怠,自汗心烦等。
用法:一天三次,一次两个,饭后口服。
故事来源:清暑益气丸在民间被广泛使用,许多患者反映效果显著。
总结
这些偏方虽然简单,但效果显著。在夏季高温时节,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些偏方来预防和治疗中暑。当然,在采用偏方的同时,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中暑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