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,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,困扰着无数人。在西医治疗感冒方面,虽然有许多药物可以缓解症状,但副作用和依赖性也让人望而却步。而中医偏方,凭借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为感冒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、有效的治疗选择。本文将揭秘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感冒奇效疗法,让读者了解这些偏方的来历、原理和用法。
一、梅翁汤
梅翁汤是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刘瑞霖老中医验方,主要成分包括岗梅根、水翁花、倒扣草、鱼腥草、大青叶、野菊花、银花叶和连翘。这些药材都具有清热解毒、疏风解表的功效。
用法: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水煎,每日2剂,早、晚各1剂。
功效:疏风清热,轻清解毒,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。
二、清肺六二汤
清肺六二汤是浙江魏长春主任医师验方,主要成分包括活水芦根、白茅根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桑叶、枇杷叶、浙贝母、知母、北沙参和苦杏仁。
用法: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功效:清宣苦泄,甘润养肺,适用于大叶性肺炎(风温外感高热)。
三、清肺化痰汤
清肺化痰汤是上海张伯臾教授验方,主要成分包括麻黄、生石膏、杏仁、甘草、桔梗、薏苡仁、蔻仁、泽泻和蒲公英。
用法: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功效:清热宣肺,化痰去湿,适用于外感高热,邪由卫入气,热恋于肺,灼津为痰之高热证。
四、凉膈增液汤
凉膈增液汤主要成分包括连翘、银花、栀子、黄芩、生地、元参、麦门冬、芦根、蝉衣、板蓝根、大黄和竹叶。
用法:将上述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浸泡20分钟,文火煮25分钟,每日1剂,分3~4次温服。
功效:清热解毒,养阴润下,适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的发热,咽喉红肿疼痛,便秘。
五、液门一穴
液门一穴位于手背,具有清热泻火、疏经活络、散风解表、聪耳明目等功效。
用法:用针灸针由液门进针,向中渚方向刺入1~1.5寸,留针15~30分钟,每5~10分钟运针一次。
功效:适用于治疗头痛、感冒、目赤肿痛、耳聋、耳鸣、咽肿、齿痛、疟疾、手背肿痛、指臂挛痛等症。
六、大蒜疗法
大蒜具有清热解毒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以下是一些大蒜疗法:
- 大蒜含服法:剥一粒大蒜含在口中,不时轻咬一下,蒜味一出,慢慢咽下,一粒含一小时,咽痒立减,咳嗽可愈。
- 大蒜冰糖煮水:用30克大蒜、10克冰糖加200毫升水,先用大火将水煮开,再用小火慢炖几分钟,最后熬成一小碗的量。当孩子咳嗽厉害时,每天早、中、晚共喝三次,第二天就见效,三天后痊愈。
- 蒜敷脚心:每晚睡前将脚洗净,把大蒜切成薄片敷在脚心涌泉穴上(位于脚跟向上1/3脚掌处)。
总结
中医偏方在治疗感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,这些偏方不仅疗效显著,而且安全、无毒副作用。然而,在使用偏方之前,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